通过上篇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商标“驰名”的证明,以及关于驰名商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等内容,下面就和公司宝一起来看看商标法关于驰名商标所有人与被控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了解商标法的原理有所帮助。
三、联系
从前述国际及美国、欧洲、我国的规定看,“相关消费者的联系”是适用驰名商标淡化制度的前提,美国商标法权威学者麦卡锡先生指出,如果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可能在脑海中将两种使用联系起来,则不可能有“淡化”……只有当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对当事人之间的标志使用行为产生某种联系时,淡化理论才能成立。但是这里“联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似乎有不同的规定。
《巴黎公约》的前述规定含有“驰名商标所有人与被控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第三次)》的相关规定也是这么规定的。我国最高法院的前述解释则规定了“注册驰名商标与被诉商标之间的联系”。我国法院有时候也认可前种立场,比如就“中信”商标的跨类保护法院认为被异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为玻璃钢容器、非金属容器等虽与金融类服务存在差异,但在引证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情况下,被异议商标的使用仍会降低引证商标的显著性,模糊该驰名商标与其核定使用服务之间的唯一特定联系,进而弱化驰名商标的区别特征,损害中信集团的利益。2006年美国TDRA第2条第2款(B)也规定,“弱化”源于商标或商号与驰名商标之间的相似性所产生的联系以致损害驰名商标的显著性。TDRA第2条第2款(C)规定,“丑化”源于商标或商号与驰名商标之间的相似性所产生的联系以致损害驰名商标的商誉。如果对比混淆可能性的概念进行理解,那么商标与商标之间的“联系”或“近似”应该只是最终导致弱化或丑化驰名商标与相关商品或服务之间联系的一个“桥梁”,也即这个认定过程有两个“联系”,但在损害驰名商标显著性的结果意义上的“联系”是指驰名商标与相关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而“驰名商标与商标之间的联系”,只是体现在工具或方法意义上,商标之间存在“联系”或“近似”通常导致损害,却未必总是有损害,其他因素在个案中可能具有支配力。
以上就是公司宝给大家整理的“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驰名商标(二)”的相关内容,想要进行商标注册、商标变更、商标转让的企业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标签: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
预约专家 解答问题
提交预约后,公司宝专家会尽快联系您并为您解答